展会新闻
  • 重点地区电商企业逐步停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提出重点地区的电商企业要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资料图:工作人员分拣快递。中新社记者 张宇 摄通知从持续推动电商企业节能增效、协同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发挥平台优势培育绿色发展生态、保障措施四方面提出了多项要求,具体如下:持续推动电商企业节能增效通知提出,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法规政策宣贯,引导电商企业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塑料污染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要求,合法合规经营。鼓励电商企业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建立统计评估制度,主动公开一次性塑料包装减量替代方案,自觉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提升低碳环保水平。引导电商企业积极应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设备,做好办公经营场所、网络机房、仓储和物流配送的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健全绿色运营体系。组织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鼓励大型电商企业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选择能效水平高、技术先进、管理完善的数据中心争创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引导电商产业园区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改造升级,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园区优化环境管理、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循环利用,带动园区企业绿色发展。增强数字化运营能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鼓励电商企业继续采用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网上签约等低碳运营方式,提高线上线下协同工作效率。大力推广电子发票、电子合同,推动电商企业实行电子发票报销入账归档全流程电子化管理。鼓励电商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供需匹配,提高库存周转率,推动多渠道物流共享,应用科学配载,降低物流成本和能耗。协同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通知强调,推动快递包装减量。鼓励电商企业通过产地直采、原装直发、聚单直发等模式,减少快递包装用量。引导电商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合作,设计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商品包装,减少商品在快递环节的二次包装。引导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合作,提高包装产品与寄递物品的匹配度,共同落实快递包装相关标准和规范,减少过度包装、随意包装,加大低克重高强度快递包装纸箱、免胶纸箱用量。推进可循环包装应用。鼓励电商企业参与快递包装循环利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并积极推广应用,与快递企业、商业机构、便利店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创新合作,建立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渠道,探索建立上下游衔接、跨平台互认的运营体系。推动生鲜电商企业在同城配送中推广应用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等。规范快递包装使用。加强规范引导,落实好电商领域快递包装禁限制要求。重点地区的电商企业要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推动电商外卖平台与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重点区域投放外卖餐盒等回收设施。推动电商企业建立包装产品合格供应商制度,扩大合格供应商包装产品采购比例,禁止采购使用重金属含量、溶剂残留等超标的劣质包装和有毒有害材料制成的填充物。发挥平台优势培育绿色发展生态通知指出,落实电商平台绿色管理责任。督促指导电商平台报告其自营业务产生的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通过制定平台规则、服务协议,开展宣传推广等措施,引导平台内经营者减少、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并向社会发布执行情况。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定期对平台内经营者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开展调查,按要求上报评估情况。鼓励电商平台积极对接绿色包装供应商,为平台内经营者提供网络集采服务,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扩大绿色产品销售。支持电商平台扩大节能、环保、绿色等产品销售,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加强集中展示和宣传。积极发掘当地绿色优质农产品,主动对接电商平台,扩大绿色农产品,尤其是“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网上销售。引导电商平台挖掘绿色消费需求,与品牌商合作对产品和包装开展绿色设计,打造绿色品牌。积极引导绿色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建立积分奖励、信用评分等机制,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商品、使用绿色包装或减量包装,参与包装回收。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以旧换新等绿色环保主题促销和教育宣传活动,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增加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鼓励电商平台开展绿色公益活动,提升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保障措施通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电子商务领域绿色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履行好绿色发展行业管理责任,将该项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工信、财政、生态环境、邮政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任务措施,抓好组织实施,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支持企业绿色创新。加大政策支持。综合运用规划、标准、资金、投融资等政策导向,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电商评价指标,通过示范创建、综合评估等工作,培育一批绿色电商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环保技术应用、快递包装减量化循环化推广新模式。指导电商企业积极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电商企业在开展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中申请绿色信贷。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电商企业绿色发展成效和典型做法,报送优秀典型和案例,利用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加强宣传推广。充分调动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加强法规、标准宣贯,组织更多企业响应《电子商务绿色发展倡议》,推动行业自律,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节点,积极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查看更多>>
  • 2025年单一材料塑料包装全球市场需求将达到710亿美元

     *新的研究表明,受环保和可持续包装观念的影响,包装设计界对单一材料柔性塑料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目前,多层和复合塑料包装使用普遍。但其在使用之后的回收处理非常麻烦(需要先将不同材料的薄膜进行剥离,然后再分别进行处理)。迫于环境保护的压力,全球各大品牌商开始承诺使用更多的单一材料包装,一些材料制造企业(如,北欧化工、陶氏、埃克森美孚、加拿大诺瓦化学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近年来也相继推出多种可回收的单一材料塑料薄膜。Source:Global mono-material plastic packaging film consumption, percentage share by region, 2020  Smithers*近发布的专题研究报告《单一材料塑料包装薄膜市场的未来 2025年》指出, 2015年—2019年,全球单一材料塑料包装薄膜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5%。2019年其市场规模为2044万吨(559亿美元),而2025年将可能提高到2603万吨(7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9%。亚太、北美和西欧是是全球单一材料塑料包装薄膜的三大消费市场。2020年上述三个区域市场占全球单一材料塑料包装薄膜市场的比重分别为48.6%、17.2%和15.5%。  单一材料塑料包装薄膜的种类  聚乙烯(PE)是目前全球使用*广的单一材料塑料薄膜。2020年PE占全球单一材料塑料薄膜市场的份额达50%;聚丙烯(PP)薄膜是第二大类单一材料薄膜,占全球单一材料塑料薄膜市场的份额达41.7%;聚氯乙烯(PVC)和再生纤维素纤维(RCF)则占单一材料塑料薄膜全球使用量的第三和第四位,其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分别为3.3%和1.1%。  据预测,2020年—2025年,PP类单一材料薄膜的消费量将会有大的增长。由于在一些应用领域,为了改善印刷适性,PP类材料可以与PE材料复合,同时在回收环节也较容易处理,故PE类单一材料薄膜是另一类快速增长的材料。RCF类材料使用量增长不大,而PVC类材料的使用量会减少。  影响单一材料市场的主要因素  1. 经济增长预期  始于欧盟,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集团(品牌拥有者)开始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成为推动可回收单一材料塑料包装需求应用的重要因素。这一举措旨在把提高塑料回收处理的效率放在优先位置。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严重制约了2020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短期内,各国政府更专注于防控冠状病毒的扩散。通常在这种形势下,消费者会降低在包装商品的支出。但今年早些时候的研究表明,软包装消费在2020年却表现出逆增长是现象,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尤为明显。  2. 阻隔性  2019年,单一材料塑料占全球软塑料包装薄膜产量的68.6%。与2015年相比,这一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它反映了市场对那些用以取代硬质塑料包装,具有更柔软的结构,更高阻隔性的包装材料的渴求。  根据其密封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差异,单一材料结构并不能满足所有应用的要求。克服这些局限性也成为相关企业研发的重点,新的创新产品也在不断推向市场。例如,雀巢和安姆科在今年9月下旬宣布开发一种可回收的用于宠物食品的单一材料PP/OPP袋。  2020年—2025年,单一材料柔性包装将继续从那些用于一些中低阻隔袋的多材料包装薄膜中获得市场份额。人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单一材料包装使用脱水食品、洗涤剂和干宠物食品。但是,在液体包装领域,单一材料包装袋仍然更难介入。  3. 便于回收的包装设计  良好的回收设计提高了再生塑料的质量,进而增加了回收塑料的使用,并扩展了其应用领域。这正在成为所有包装设计的直接考虑因素,包括涂层塑料和多层材料包装。为了实现完全的可回收性,理想情况下,所有不同的层都应该用单一材料(如聚烯烃)制成。  从印刷的角度来看,如何改进设计减少油墨的使用量也是包装设计考虑的因素。*容易回收的包装是那些墨水使用量较少的包装。尤其是那些彩色油墨使用量少的包装。由于彩色塑料包装混在一起回收处理时会产生一种肮脏的绿色。这种含有绿色的再生原料的用途有限,降低了回收使用的价值。  减少印刷图形对某些品牌商品是可行的。但是,与那些在超市货架上靠包装色彩吸引消费者注意的营销需求是有冲突的。

    查看更多>>
  • 从塑料购物袋到快递塑料包装 湖南*严“禁塑令”来了

     *严“禁塑令”来了  禁塑范围从塑料购物袋扩大到电商快递塑料包装等领域  长沙晚报11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颖姝)记者23日从湖南省发改委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湖南印发《湖南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与之前的“限塑令”相比,“禁塑令”覆盖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各个环节,禁塑范围从塑料购物袋扩大到了电商快递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医疗废物、农用地膜等领域,并针对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建立绿色产品供给、强化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等具体层面,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对全面禁塑推出一系列措施。  《通知》从狠抓源头管控方面,明确了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和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同时,《通知》要求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生物基产品和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在网购、物流等环节推广使用纸箱等可降解材料包装;引导农业生产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  《通知》强调,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企业绿色管理责任,推行绿色供应链。鼓励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与流通商家、消费终端合作,采用“以旧换新”“销一收一”等模式,减少废弃量;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推行“共享快递包装”“共享配送器具”“果蔬绿色包装直送”等新型物流模式。

    查看更多>>
  • 多省出台“禁塑令”时间表 塑料包装用何替代?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记者杨森)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下个月开始,广东省发改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其中提到,到今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全省快递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到2025年,珠三角城市基本实现塑料垃圾零填埋。今年以来,海南、广西、江苏、陕西等多地陆续出台了“禁塑令”的时间表。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曾提出了三步走的时间表:到2020年底,将率先在部分地区及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到2025年前,国内将逐渐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快递塑料袋等。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能否带来可替代材料的应用变革?新的塑料可替代材料市场准备好了吗?以塑料吸管为例,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浙江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吸管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董事长楼仲平表示,双童公司先前对这一政策已经做了准备,甚至可以说是等待“靴子落地”。楼仲平说:“2017年的时候,我们认为中国的禁塑是势在必行的。我们从2006年开始就研发可降解的吸管,甚至说我们是在等待这一天到来,十四五年的等待过程中,可降解吸管的销量并不大,到2017年欧盟开始限塑之后,可降解吸管的销量逐渐大起来了。”楼仲平说,在技术上,可降解的聚乳酸吸管完全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10多年过来这个产品实际上是很成熟的,所有的企业只要拿得到这个材料按照2014年发布的标准,它完全在技术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我觉得从技术角度来讲,它不应该成为一个瓶颈。”不过,楼仲平也直言,聚乳酸吸管或纸质吸管在成本上仍然高于传统的塑料吸管,因为它们背后的资源效率比塑料吸管更低。他认为,环保的生活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可降解吸管也只是目前企业转型的一个方向,减少污染的根本还在于减少使用。在整个行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洗牌。楼仲平说:“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必然会给产业带来一个短期剧烈的阵痛。这种阵痛我认为是市场给予行业的一种必然的治理,这种治理一定程度上会优化产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在谈到塑料制品的替代问题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强调,我们治理白色污染的过程中,并不是将所有的塑料制品替代掉,关键在于规范的管理,进一步减少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刘建国说:“从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来看,是禁限一批、替代一批,然后规范管理,其实规范一批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其实是在区分不同的场景。这些东西确实要产生,但是产生以后,我们怎么让它回到循环利用渠道中去。如果实在回不去的,能否进入废物处理的系统中去,不至于泄露在环境中。所以我觉得对于产业的影响,其实是全面的,对所有产业来讲都是一个转型升级的机会。”《新闻纵横》编辑梳理发现,目前市场上*受关注的替代产品主要是聚乳酸和PBAT。PBAT属于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目前已有多家上市企业公开表示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有新的计划,并有多个相关项目落户各地产业园。有分析指出,仅考虑快递、外卖等4大领域143万吨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吨平均售价2.5万元计算,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亿元左右。未来两年,将迎来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投放的高峰期,但由于可降解塑料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目前整个行业开工率还维持较低水平。行业主流观点认为,塑料污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可降解塑料替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查看更多>>
  • 新材料革命正在“引爆” 企新材料革命正在“引爆” 企业抢占“风口”业抢占“风口”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谁能抢占先机、率先突破,谁就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新材料革命正在“引爆” 企业抢占“风口”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黄金发展”前期。在当下及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里,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都离不开新材料的鼎力支撑,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功能服装、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正呈现其优良性能。  近日,一篇题为《石墨烯热控材料在华为5G产品中得到创新应用》的文章中提到,石墨烯是目前人类已知强度*高、韧性*好、质量*轻、导电性*佳的材料。作为行业领军者的华为,敢为行业先,再次加码石墨烯技术。一场新材料、新技术风暴或将就此开启。  生活中,新材料无处不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计民生,新材料正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在当下及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里,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都离不开新材料的鼎力支撑,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功能服装、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正呈现其优良性能。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黄金发展”前期。工信部预计,2020年底,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超过6万亿元;到2025 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并保持年均增长20%;到203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实力将跃居全球前列,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并能为本世纪中叶实现制造强国提供基础支持。  企业纷纷抢占新材料风口  “即使是疫情期间,都有项目找上门来。” 8月28日,重庆科华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胡高吉有点傲娇地说,“我们的单子都堆起了,忙不过来。”  记者走进位于江津珞璜工业园内的重庆科华新材料厂房,一条全自动的生产线正在运作中……已经生产好的ALC板都整整齐齐堆放在厂房内的空地处,等待出货。  该公司研发的节能减耗、生态环保新材料ALC板,年产量超过250万平方米,是西南地区砂加气混凝土的头部供应商。据介绍,自ALC板投产以来,年销售增长额达到4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制造企业面临需求放缓、产销下滑的压力。但作为一家新材料企业的重庆再升科技公司却一路上扬,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39.04%,净利润达2.22亿元,同比增长125.37%。  走进再升科技新产品体验厅,小到一片高性能滤纸、冰箱隔热芯材,大到航空隔音隔热毯、定制化空气净化机组,一应俱全。“今年,我们建造了专业声学实验室,加快航空级隔音隔热材料的深度研发,力争在更多应用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该公司董事长郭茂说。  国中创投**合伙人、**执行官施安平表示,伴随着政策红利的到来,新材料有望再上风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资本领域也越来越青睐新材料产业,一系列投资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成立多个专门基金投入新材料产业的研发。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所言,有了新材料,火力发电的煤耗将“腰斩”,轴承齿轮将幻化于无形,坚硬的现实载体将无限柔软。  有关人士预测,具有柔软、可印制和光电性能可调等特性的新材料,有望推动柔性显示、能源转换、仿生智能和健康监测等若干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撬动数万亿元级规模的市场。  石墨烯:*受期待的“神奇材料”  如今,在政策引导和技术推进下,我国石墨烯产业已经到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已经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乃至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如果说此前石墨烯产业化项目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那么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在重庆市推出,则为该产业从“原材料—组件—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有机结合提供了范例。  重庆石墨烯产业园是***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占地1000亩,目前已经成为石墨烯技术原发地、专业人才聚集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及企业成长地。  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建立了石墨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厂房租赁、能源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为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新区鼓励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为人才提供住房及安家补助费,实行科技人才股权激励政策,促进高端人才引进。  石墨烯可弯曲式手机、石墨烯电池、石墨烯电子纸、石墨烯透明键盘……作为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石墨烯及相关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发达国家为抢占新材料科技的战略高地,纷纷制定出相关战略计划并投入巨资。”新材料在线联合创始人施发满坦言,“一旦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瓶颈完全突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的产值。”  赛瑞研究也预测,随着石墨烯成本的降低和下游应用渗透率的提高,2020~2025年石墨烯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7.05%。  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新材料项目主要集中在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及金属材料。由于新材料在新能源、环保 、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广泛使用,市场需求比较大,因此上述领域成为新材料产业资本追逐的热门项目。  赛瑞研究分析,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创业环境影响,广东、江苏、上海成为新材料项目集聚区国内前三强,且新材料项目融资呈现出天使轮及A轮项目占绝大多数、融资规模较大等特点。  2019年,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投资100亿美元兴建改性工程塑料生产装置;2018年11月,美国亨斯迈复合材料天津工厂奠基动工……除了跨国公司外,大量的产业资本纷纷进入新材料行业,融资项目保持快速增长。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二季度,新材料企业注册量达43355家,存续企业超过56万家。截至目前,国内融资的新材料项目数近5000个。  “随着全球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世纪证券研报表示。

    查看更多>>
  • “限塑令”下塑料包装袋的未来分析

    随着“限塑令”的逐步推行,未来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包装袋)必然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纸质、可生物降解塑料等材质产品。但塑料制品应用范围广泛,短期内并无其他材料可取代,因此对应严格化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我国再生塑料的回收利用将会逐渐成为主流。根据数据对比分析,再生塑料的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只有原生塑料的1/30,而在2018年,全球塑料产量就达到了3.59亿吨,回收再利用率却不过10%,而中国在2018年的塑料回收利用率不过20%,可以说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可降解材料、推动塑料制品的分类回收,既能帮助我们减少愈发严重的“白色污染”,又能减少碳排放量。作为全球*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在2017年底开始禁止进口包括生活塑料在内的24种固体废弃物,作为塑料生产原材料之一的废塑料失去了一大来源。因此,本国的塑料回收行业必然会快速发展壮大。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