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 从塑料购物袋到快递塑料包装 湖南*严“禁塑令”来了

     *严“禁塑令”来了  禁塑范围从塑料购物袋扩大到电商快递塑料包装等领域  长沙晚报11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颖姝)记者23日从湖南省发改委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湖南印发《湖南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与之前的“限塑令”相比,“禁塑令”覆盖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各个环节,禁塑范围从塑料购物袋扩大到了电商快递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医疗废物、农用地膜等领域,并针对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建立绿色产品供给、强化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等具体层面,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对全面禁塑推出一系列措施。  《通知》从狠抓源头管控方面,明确了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和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同时,《通知》要求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生物基产品和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在网购、物流等环节推广使用纸箱等可降解材料包装;引导农业生产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  《通知》强调,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企业绿色管理责任,推行绿色供应链。鼓励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与流通商家、消费终端合作,采用“以旧换新”“销一收一”等模式,减少废弃量;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推行“共享快递包装”“共享配送器具”“果蔬绿色包装直送”等新型物流模式。

    查看更多>>
  • 多省出台“禁塑令”时间表 塑料包装用何替代?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记者杨森)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下个月开始,广东省发改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其中提到,到今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全省快递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到2025年,珠三角城市基本实现塑料垃圾零填埋。今年以来,海南、广西、江苏、陕西等多地陆续出台了“禁塑令”的时间表。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曾提出了三步走的时间表:到2020年底,将率先在部分地区及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到2025年前,国内将逐渐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快递塑料袋等。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能否带来可替代材料的应用变革?新的塑料可替代材料市场准备好了吗?以塑料吸管为例,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浙江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吸管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董事长楼仲平表示,双童公司先前对这一政策已经做了准备,甚至可以说是等待“靴子落地”。楼仲平说:“2017年的时候,我们认为中国的禁塑是势在必行的。我们从2006年开始就研发可降解的吸管,甚至说我们是在等待这一天到来,十四五年的等待过程中,可降解吸管的销量并不大,到2017年欧盟开始限塑之后,可降解吸管的销量逐渐大起来了。”楼仲平说,在技术上,可降解的聚乳酸吸管完全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10多年过来这个产品实际上是很成熟的,所有的企业只要拿得到这个材料按照2014年发布的标准,它完全在技术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我觉得从技术角度来讲,它不应该成为一个瓶颈。”不过,楼仲平也直言,聚乳酸吸管或纸质吸管在成本上仍然高于传统的塑料吸管,因为它们背后的资源效率比塑料吸管更低。他认为,环保的生活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可降解吸管也只是目前企业转型的一个方向,减少污染的根本还在于减少使用。在整个行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洗牌。楼仲平说:“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必然会给产业带来一个短期剧烈的阵痛。这种阵痛我认为是市场给予行业的一种必然的治理,这种治理一定程度上会优化产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在谈到塑料制品的替代问题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强调,我们治理白色污染的过程中,并不是将所有的塑料制品替代掉,关键在于规范的管理,进一步减少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刘建国说:“从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来看,是禁限一批、替代一批,然后规范管理,其实规范一批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其实是在区分不同的场景。这些东西确实要产生,但是产生以后,我们怎么让它回到循环利用渠道中去。如果实在回不去的,能否进入废物处理的系统中去,不至于泄露在环境中。所以我觉得对于产业的影响,其实是全面的,对所有产业来讲都是一个转型升级的机会。”《新闻纵横》编辑梳理发现,目前市场上*受关注的替代产品主要是聚乳酸和PBAT。PBAT属于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目前已有多家上市企业公开表示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有新的计划,并有多个相关项目落户各地产业园。有分析指出,仅考虑快递、外卖等4大领域143万吨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吨平均售价2.5万元计算,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亿元左右。未来两年,将迎来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投放的高峰期,但由于可降解塑料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目前整个行业开工率还维持较低水平。行业主流观点认为,塑料污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可降解塑料替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查看更多>>
  • 新材料革命正在“引爆” 企新材料革命正在“引爆” 企业抢占“风口”业抢占“风口”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谁能抢占先机、率先突破,谁就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新材料革命正在“引爆” 企业抢占“风口”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黄金发展”前期。在当下及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里,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都离不开新材料的鼎力支撑,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功能服装、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正呈现其优良性能。  近日,一篇题为《石墨烯热控材料在华为5G产品中得到创新应用》的文章中提到,石墨烯是目前人类已知强度*高、韧性*好、质量*轻、导电性*佳的材料。作为行业领军者的华为,敢为行业先,再次加码石墨烯技术。一场新材料、新技术风暴或将就此开启。  生活中,新材料无处不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计民生,新材料正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在当下及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里,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都离不开新材料的鼎力支撑,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功能服装、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正呈现其优良性能。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黄金发展”前期。工信部预计,2020年底,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超过6万亿元;到2025 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并保持年均增长20%;到203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实力将跃居全球前列,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并能为本世纪中叶实现制造强国提供基础支持。  企业纷纷抢占新材料风口  “即使是疫情期间,都有项目找上门来。” 8月28日,重庆科华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胡高吉有点傲娇地说,“我们的单子都堆起了,忙不过来。”  记者走进位于江津珞璜工业园内的重庆科华新材料厂房,一条全自动的生产线正在运作中……已经生产好的ALC板都整整齐齐堆放在厂房内的空地处,等待出货。  该公司研发的节能减耗、生态环保新材料ALC板,年产量超过250万平方米,是西南地区砂加气混凝土的头部供应商。据介绍,自ALC板投产以来,年销售增长额达到4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制造企业面临需求放缓、产销下滑的压力。但作为一家新材料企业的重庆再升科技公司却一路上扬,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39.04%,净利润达2.22亿元,同比增长125.37%。  走进再升科技新产品体验厅,小到一片高性能滤纸、冰箱隔热芯材,大到航空隔音隔热毯、定制化空气净化机组,一应俱全。“今年,我们建造了专业声学实验室,加快航空级隔音隔热材料的深度研发,力争在更多应用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该公司董事长郭茂说。  国中创投**合伙人、**执行官施安平表示,伴随着政策红利的到来,新材料有望再上风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资本领域也越来越青睐新材料产业,一系列投资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成立多个专门基金投入新材料产业的研发。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所言,有了新材料,火力发电的煤耗将“腰斩”,轴承齿轮将幻化于无形,坚硬的现实载体将无限柔软。  有关人士预测,具有柔软、可印制和光电性能可调等特性的新材料,有望推动柔性显示、能源转换、仿生智能和健康监测等若干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撬动数万亿元级规模的市场。  石墨烯:*受期待的“神奇材料”  如今,在政策引导和技术推进下,我国石墨烯产业已经到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已经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乃至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如果说此前石墨烯产业化项目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那么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在重庆市推出,则为该产业从“原材料—组件—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有机结合提供了范例。  重庆石墨烯产业园是***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占地1000亩,目前已经成为石墨烯技术原发地、专业人才聚集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及企业成长地。  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建立了石墨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厂房租赁、能源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为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新区鼓励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为人才提供住房及安家补助费,实行科技人才股权激励政策,促进高端人才引进。  石墨烯可弯曲式手机、石墨烯电池、石墨烯电子纸、石墨烯透明键盘……作为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石墨烯及相关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发达国家为抢占新材料科技的战略高地,纷纷制定出相关战略计划并投入巨资。”新材料在线联合创始人施发满坦言,“一旦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瓶颈完全突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的产值。”  赛瑞研究也预测,随着石墨烯成本的降低和下游应用渗透率的提高,2020~2025年石墨烯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7.05%。  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新材料项目主要集中在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及金属材料。由于新材料在新能源、环保 、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广泛使用,市场需求比较大,因此上述领域成为新材料产业资本追逐的热门项目。  赛瑞研究分析,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创业环境影响,广东、江苏、上海成为新材料项目集聚区国内前三强,且新材料项目融资呈现出天使轮及A轮项目占绝大多数、融资规模较大等特点。  2019年,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投资100亿美元兴建改性工程塑料生产装置;2018年11月,美国亨斯迈复合材料天津工厂奠基动工……除了跨国公司外,大量的产业资本纷纷进入新材料行业,融资项目保持快速增长。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二季度,新材料企业注册量达43355家,存续企业超过56万家。截至目前,国内融资的新材料项目数近5000个。  “随着全球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世纪证券研报表示。

    查看更多>>
  • “限塑令”下塑料包装袋的未来分析

    随着“限塑令”的逐步推行,未来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包装袋)必然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纸质、可生物降解塑料等材质产品。但塑料制品应用范围广泛,短期内并无其他材料可取代,因此对应严格化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我国再生塑料的回收利用将会逐渐成为主流。根据数据对比分析,再生塑料的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只有原生塑料的1/30,而在2018年,全球塑料产量就达到了3.59亿吨,回收再利用率却不过10%,而中国在2018年的塑料回收利用率不过20%,可以说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可降解材料、推动塑料制品的分类回收,既能帮助我们减少愈发严重的“白色污染”,又能减少碳排放量。作为全球*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在2017年底开始禁止进口包括生活塑料在内的24种固体废弃物,作为塑料生产原材料之一的废塑料失去了一大来源。因此,本国的塑料回收行业必然会快速发展壮大。

    查看更多>>
  • 「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包装VS纸包装谁能更胜一筹?

    根据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年初发布的限塑令要求,今年年底将实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时要在年底实现全国餐饮行业的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的禁止使用。2020年3月23日,海南省率先发布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使用名录,并将于年底12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了不可降解塑料的类型和产品形式,尤其强调了所有含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在不可降解这一概念上的划分十分明确。目前北京、山东、广东、江苏、云南、陕西也相继发布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具体实施意见。根据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新版限塑令将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在新版限塑令提出早期,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的禁止,塑料包装行业将迎来较大的替代产品市场空间,其中可降解塑料包装与纸包装材料受关注程度较高。那么在可替代性方面,可降解塑料包装与纸包装材料谁能更胜一筹?首先在原材料成本方面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成本差异较大。可降解塑料包装的原材料能够实现商业化使用的主要有PLA(聚乳酸)、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其中PLA和PHA为100%生物基降解塑料, PBS 和PBAT 采用部分或全部生物基单体生产生物基降解塑料。国内实现量产并有潜力持续扩大产能的则集中在PLA和PBAT两类。两种材料的国内市场价格大约在每吨2万元左右,是传统塑料价格的3倍。纸包装的原材料则以瓦楞箱板、白卡白板等包装原纸为主,主要品种的价格区间大致在4000-5000元/吨。但就纸袋与塑料袋这一应用而言,纸袋重量是同等大小塑料袋的4倍左右,在实际应用的成本将明显高于传统塑料。(假设均以塑料袋为*终产品的吨成本,认为1个纸袋重量=4个塑料袋)其次,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在可替代领域的应用有所不同。考虑到成本的比较优势,在一次性塑料制品方面,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作用将更为明显;而在非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方面,尤其是诸如食品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相关产品上,纸包装的替代作用将得以增强。之前在《限塑令限制了什么》一文中曾提到,基于目前一次性塑料袋及外卖包装的年使用量估计值400万吨计算,再加上快递业务相关替代,预计未来能够替代的塑料制品占塑料制品总量约在6%-10%左右,量级水平约700万吨。这其中,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将主要在一次性塑料制品方面,包括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外卖餐具餐盒、包装等,其替代量或将接近60%,约在400万吨水平。而另外的40%主要为非一次性包装材料,包括快递塑料包装85万吨、食品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包装约10%的替代大约能达到200万吨,以上则由纸包装替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包装方面应用塑料包装的消耗量大约占塑料制品总量的1/4,根据2019年塑料制品产量8184.2万吨计算,食品塑料包装市场总量能够达到2000万吨左右,纸包装的替代领域巨大。第三,国内在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的产能支撑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欧洲生物基塑料协会2019年市场数据,全球塑料3.59亿吨的理论产量中,可生物降解塑料(biodegradable)总产能93.4万吨,量级占比在0.26%。目前国内可生物降解塑料PLA和PBAT的总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分别达到25.7万吨、7.5万吨,在全球范围内占比较大,但面对国内及全球巨大的需求市场,当前国内可降解塑料产能水平短期内仍难以满足。国内主要可降解塑料产能统计单位:万吨/年从纸包装产能来看,国内仅瓦楞纸及箱板纸2019年产能就达到7000万吨,而消费需求量在4700万吨,供应端还有30%左右可以在短期内快速进入一次性塑料替代品市场;根据限塑令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实现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全面禁用,仅依靠可降解塑料则远不能满足新的消费需求。而当前PLA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反映出了这一现实问题,市场出现高价购买PLA料的买家,每吨报价甚至达到5万元,已经远超纸包装的原料成本。综合以上来看,随着限塑令的逐步推进,可降解塑料产业将迎来产能扩张阶段,而短期内纸包装的需求也将出现大幅提升。

    查看更多>>
  • 医药包装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智能升级、集中整合

    医药包装虽然看似简单,但与药品质量安全关系重大,它可以保护药品在贮藏、使用过程中不受环境的影响,保持药品原有属性,同时还具备防潮功能,保护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大到医药包装生产过程中的干湿度、洁净度参数,小到包装上的电子监管码,任何一个环节都对医药包装生产厂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公众消费水平提升,对医药产品市场需求扩大,医药包装行业也呈逐年稳定增长的态势。   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医药包装可以分为外包装和内包装。其中,医药外包装市场比较分散,随着下游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外国药企逐渐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国,国内医药包装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行业规模有望扩大。   不过由于行业的企业众多,医药包装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环保措施的升级,以及下游纸张价格的上涨,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业内认为,在此背景下,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据了解,近年来,医药市场和医药外包市场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有所提升。   未来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当前背景下,医药包装行业供应链主要存在集中度不高、需求分散的问题,相关企业亟需寻求转型突围新路径。有行业人士指出,智能升级、集中整合将成为未来几年包装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在智能升级方面,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医药包装上游的医药包装机械设备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在此背景下,医药包装行业亟待跟随上游领域的发展趋势,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据悉,有包装行业龙头企业以行业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通过收购一家服务于印刷包装行业涵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供应链平台的公司,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   该企业表示,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提高客户的粘性,拓展其在医药、快消领域的相关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行业经验丰富,可以为客户提供基于供应链平台的更多的增值服务。据悉,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外包领域合作药企达近千家,为客户共计生产超过一万两千多个品种的医药包装盒。   在集中整合方面,业内专家指出,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是中国医药包装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行业将朝着标准和规范的提升。   可以预见,随着下游医药企业对包材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存在问题的企业或被淘汰、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产能结构不断优化,行业中的企业将进一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同时不断做大、做强,向国际化方向不断发展。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